巴雅古特:巴音布鲁克的“蒙古加盟国”案

2007年6月02日

                                          巴雅古特
蒙古自由联盟党(www.lupm.org)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位于天山南麓,县境内有一些风景优美的天然牧场。和静县现在也并不遥远,县城距乌鲁木齐市456公里,铁路里程512公里。
蒙古自由联盟党(www.lupm.org)
  全县总人口约18万人(2004年),其中蒙古族人约3万。此3万人属于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的一支。土尔扈特蒙古部的先人们曾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带领下,于1771年从沙俄伏尔加河流域南徙几千公里,而来到现在的距驻地。这是在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大事件。
  当地是巴音郭楞蒙古族主要聚集区,那儿曾经是纯蒙古人地区。大概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汉人开始进入该地区。至1941年,民国政府设立“和靖县”。1963年,共产党政府把县名改为现用的“和静”,和靖和和静,同样取意于“和平宁静”。
蒙古自由联盟党(www.lupm.org)
  但是这个汉味十足的地名,本来不属于该地区。蒙古人聚居区的地名,原来叫做“巴音布鲁克”(Bayan-bulag),意思是“富饶的流泉”。而今这个名称仅为和静县内一个区名和该区的一个苏木(相当于乡)之名。
然而,即使是这么一个僻静小地方,尽管为其取名曰“和静”云云,只要在“伟光正”的治下被“领导”,也就挡不住闹出个天大的事情来。1958年,当地挖出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加盟国”集团案。可想而知,如此大张旗鼓的“国中之国”,在独裁者的眼底下,哪能容得半点?于是当局就开动“无产阶级专政”的所有机器,把“加盟国”集团一举粉碎了事。于是,从稍有出头露面的普通蒙古牧民,到共产党自己选拔任用的蒙古干部,几乎都被打成了该“加盟国”集团成员。
   蒙古人有谚曰:“兔皮扒一不扒二”(taulai-yin arasu-yi nige ovbcihu-ece bisi hoyar ovbcihu uvgei),意思是说,治同一个罪,再严酷的法律也只能惩罚一次,不会有第二次的惩罚。但是这个蒙古古老的经验之谈,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前,就是不会那么应验了。1966年“文革”来时,革命派对巴音布鲁克“蒙古加盟国”的“兔子”们进行了第二次扒皮,把他们尚未愈合的旧伤口又一次捅开。在革命的血与火中,300多名蒙古人即刻又厄运临头,最终导至70多人先后死亡。当时,当地蒙古人口只有10596人,而受牵连者人数竟高达% 3,死亡人数几达% 0.7。
  “文革”结束后,新疆军区《胜利报》记者Abudugait氏(似是维吾尔人)被授权调查此案。调查的结论是,“蒙古加盟国”实为子虚乌有,那些所谓的罪行证据的东西,都是用酷刑威逼一些人而捏造出来的假口供。结果,“蒙古加盟国”案被确定为发生在巴音郭楞州历史上的第一大冤案。
蒙古自由联盟党(www.lupm.org)

本文参考书:Ho Badai: 《amidural-un ula movr》(生活的足迹)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乌鲁木齐。
 

 

 

蒙古自由联盟党(C) 2006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