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民族自治的“人民共喝(毒奶)国”
 

巴雅古特

  2009年1月29日

    

一、 “蒙牛”没有蒙牛

  “蒙牛”奶业曾经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和“伊利”曾以内蒙古大草原为潜台词,完成了规模化大生产,在中国牛乳行业一度名列前茅。
可是好景不长,如今“毒奶事件”曝光,“蒙牛”和“伊利”前途莫测,前景暗淡。只是在目前中国这种权利政经体制下,钱权机制这种保护伞还在的情况下,估计“蒙牛”们即使遇到一些“毒奶事件”的麻烦也不会走到破产倒闭的地步。但是从远景发展看,奶制产品销售和盈利,不可能不回落和下降。长期性打击的来临是肯定不可避免的。
我不是做企业经济评论,此我只想说,如果中国的体制不变,任何事业都不会有前途,甚至整个民族,也将在食毒和中毒中断子绝孙,趋向慢性死亡。

“蒙牛”等内蒙古奶业,原来有很好的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那就是用内蒙古的天然草场养牛这种传统畜牧业来做后盾以保障原料奶源。
可惜的是,经过半个世纪的摧残和折磨,内蒙古“天堂草原”已经呈现出地狱般的惨景,恶魔般的沙化阴影无处不肆虐蔓延。尤其是近十几年,内蒙古各级政府推行所谓的“圈养”政策,破坏了蒙古牧民几千年传统的天然草场放牧这种独具特色的畜牧业,因此,只有草场畜牧业才能生产的优质肉品和绿色奶食早已不复见了。
媒体播放的蒙牛广告上至近还见牛群在天然草场吃草的场面,但它只不过是“纸上谈牛”。那种“天然草场的”蒙古奶牛和“纯然优质的”草原奶汁,除非是在天堂,在内蒙古早就找不到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广告也脱不开蒙骗消费者视听之嫌。因为“‘蒙牛’早没有蒙牛,草原已没有‘草根’”,这是当地知情者和蒙古牧民有目共睹的事实。今天在内蒙古大草原全面走向荒漠化的进程面前做这种广告,令人感到其虚构之成分太离谱。
当然,“蒙牛”也有奶牛,但那不是天然草场上漫步取食的蒙古牛,而是在饲养场用玉米杆和混合饲料喂养的圈舍牛。因为喂养的饲料已经不是天然的,而是合成的,其奶源的受污染和含毒素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不可避免的了。
没有蒙牛的“蒙牛”,将来怎么能够保证其奶制品的“纯天然”和“无污染”呢?!

二,草原没有“草根”

“草原没有‘草根’”,这不仅指沙漠化,也指内蒙各地草根群众蒙古人的销声匿迹的现象。
几十年来,“上面”通过各种名目的政治运动和洗脑宣传,首先破坏了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同时,又通过“巩固边疆”或“建设边疆”的方针,全面破坏了内蒙古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把蒙古人推向社会、文化和生活崩溃的绝路。很多蒙古人无法继续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纷纷离开家乡,只好进城打工度日。
内蒙古草原传统畜牧业的终结和蒙古草根群众的失业,意味着中国各族人已经失去了天然纯正的畜产食品。剩下的是只好喝毒奶粉的份儿了。
假如中国保护了蒙古人的文化环境和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那不仅是蒙古人的幸运所在,同时也是汉族人的福祉所在。假如蒙古人和草原不至于破产,在草原上生产的绿色蒙古牛奶和天然草场产出的优质肉制品,不仅可以提高蒙古人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内地需要,贡献于各族民众的饮食和健康。
这不是凭空设想,这种局面曾经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一度出现过。当时的内蒙古调拨给内地的牛羊肉,物美价廉,供应惠及了汉族广大干部和城市工人。这都有统计资料可查,只可惜我手头暂时还没有。(因为体制原因,汉族农民可能没有享受到供应待遇。)
蒙古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卖奶,在知情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掺毒,如果让我们设想他们最差劲的情况,也不过是兑兑水的吧。可惜,这些已经成为过去,纯朴虔诚的蒙古人目前也不多了。现在大家所有的,唯此毒奶耳。

中国如果是各民族的大家庭,那他们应该是一荣具荣、一枯具枯的关系。破坏内蒙古草原,取消蒙古族的自治,消弱畜牧业文化的繁荣,对中国内地汉族和对内蒙古的两千多万汉族来说都不可能是福音。通过这次毒奶事件,此理是否越明了?
只有各民族自治、平等,才能互惠、互利。至今,内蒙古名曰“自治”,可历来是“他治”的;这种情况,近来尤甚。而从长远看,“他治”对“他”们也是不利的。
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也有个“五族共和”,而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共和”也就谈不上了,而人民也好像没有什么“共和”,倒是有“共产”。
如今倒好,“人民共和国”成了“人民共喝(毒奶)国”,这实在是蒙汉藏满回各民族共同的不幸了!

 

 

蒙古自由联盟党(C) 2006

[返回]